銀行攬儲總少不了理財產品的身影。盡管6月8日降息后,各銀行一度放緩了理財品的發行腳步,并同步下調其收益。但隨著6月30日年中考核的大限臨近,原本發行量已減少到不足總量50%的短期、超短期理財產品又開始卷土重來。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為了 “沖時點”攬儲,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把降息后一度下調的理財品收益又重新調了回去。記者了解到,自6月8日降息后直至上周,杭城銀行理財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大多為4%至4.8%,但本周已普遍回漲至4.6%至5%,甚至出現了6%以上的高收益產品。像工行體東支行新推出的一款一年期理財產品,100萬元起購,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2%。同樣,一家股份制銀行一款投資期限為279天的產品,申購門檻為10萬元起,收益率達7%,是6月份以來少見的一款高收益產品。“降息后,收益超過6%的理財產品原本已銷聲匿跡,收益5%的也大幅減少,這周理財產品收益反彈,明顯是沖著年中考核而來的。”浙商銀行杭州分行一位理財師說。
(南方財富網銀行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