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消金提示:網絡交友別輕信,三招識破復合型詐騙
2025-06-20 17:49 互聯網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網絡交友已成為人們社交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詐騙分子也趁機潛入其中,利用人們的信任實施詐騙。為此,馬上消費金融特別提示大家,網絡交友也需要謹慎,警惕陌生人的詐騙陷阱。
長沙的寧女士,通過網絡結識了一位自稱“軍官”的男子。隨著兩人交流的深入,“軍官”向寧女士透露了一個所謂的“投資平臺”,稱自己有內幕消息,但由于軍人身份的限制,無法親自操作投資,便請求寧女士代為管理賬戶。
一開始,寧女士還心存疑慮,但隨著她發現這位“軍官”的賬戶收益很不錯,自己也就放下了戒備,甚至打算跟著“軍官”一起投資賺錢。在“軍官”的誘導下,寧女士準備提取100萬現金,送到“軍官”所說的指定地點,以便進行后續投資。
就在寧女士取現金的當天晚上10點,長沙開福公安分局反詐中心與銀行聯動監測時,發現轄區內有疑似受害人要取現 100 萬元。反詐中心民輔警立刻警覺起來,迅速與轄區內各銀行開展核查工作。次日上午,反詐中心收到了某銀行的反饋,確認有一位寧女士要預約取現100萬元。反詐中心民輔警第一時間電話聯系寧女士,詢問其取現用途。然而,寧女士在電話中說話遮遮掩掩,閃爍其詞,這無疑加重了民警對寧女士可能遭遇詐騙的懷疑。
民警耐心勸解,真相水落石出
為了進一步核實情況,民輔警立即前往銀行了解具體情況。當民警再次詢問寧女士取現用途時,她才謊稱是用于家里裝修,但又拿不出任何證明材料,因此民輔警立即將她帶到洪山橋派出所,耐心地為她詳細講解各種常見的詐騙手法,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深入分析。最終,寧女士意識到這個所謂的投資平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所謂的高額收益不過是詐騙分子精心編制的陷阱,而那名“軍官”也是騙子假扮的。
套路解析:詐騙分子的偽裝與誘導
詐騙分子的手段環環相扣,極具迷惑性,先利用社交平臺接近受害者,精心偽裝成“軍官”等特殊身份,通過偽造軍旅生活照片、證件和視頻等,博取受害者的信任。在與受害者建立情感聯系后,便拋出所謂的“投資機會”,利用虛假的高額收益截圖或數據,讓受害者看到誘人的回報,從而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
接著,詐騙分子以各種理由誘導受害者進行大額投資。詐騙分子常以銀行對大額轉賬執行嚴格管控、線上轉賬存在銀行卡被凍結的風險,以及現金投資具有更高收益為借口,誤導受害者進行資金轉移。這些理由雖看似合理,實則卻是將受害者的資金引導至他們實際控制的地點,從而達到非法占有的目的。這一過程會使資金流向變得極為隱蔽,客觀上增加了執法機關追查資金去向、打擊詐騙行為的難度。
在此,馬上消費金融溫馨提示:首先,在網絡交友時,保持理性和謹慎。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身份和言辭,尤其是對方以特殊身份接近你并提出涉及錢財的請求時,更要提高警惕。在沒有充分核實對方身份之前,不要隨意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和財務狀況。
任何承諾“穩賺不賠”“高額回報”的投資理財項目都有可能是詐騙。應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認識到投資有風險,收益與風險往往是并存的。在進行投資前,充分了解投資項目的真實情況,進行必要的市場調研和風險評估。
銀行對大額轉賬有嚴格的監管措施,正規的投資渠道不會要求通過取現或郵寄的方式進行交易。如果遇到此類要求,尤其是在涉及陌生人的情況下,要高度懷疑詐騙的可能性,及時向銀行工作人員或警方咨詢。
寧女士的遭遇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詐騙手段可能千變萬化,但只要我們保持警惕,增強防范意識,掌握反詐知識,就能識破騙局,守護好自己的 “錢袋子”。
案例來源:長沙晚報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