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遺產之爭撕裂四口之家,中華遺囑庫建議多子女家庭“提前安排,早立遺囑”
2025-06-19 16:11 互聯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庭財富的積累日益豐厚,遺產繼承問題愈發凸顯。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數據顯示,近年來繼承糾紛案件同比增長約38.92%,法定繼承糾紛占39.2%,其他繼承糾紛占54.3%,遺囑繼承糾紛占6.5% 。其中,多子女家庭因遺產分配不均、贍養義務履行差異等引發的矛盾屢見不鮮。
四川宜賓的張女士育有兩兒兩女。老伴離世后,她搬至登記在小兒子名下、由自己與老伴出資購買的郊外別墅同住,日常卻由兩個女兒照料。小兒子常以工作忙為由疏于關照,大兒子因在外地工作僅節假日探望。張女士生前多次表示要將大部分財產給兩個女兒,但由于缺乏法律常識并未訂立遺囑。
張女士去世后,留下近300萬的財產,四個子女為爭奪財產對簿公堂。小兒子主張分得50%的遺產,兩個女兒則主張平均分配,大兒子也要求分得30%。原本相對和睦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法院最終判決兩女兒各自得到25%的遺產,小兒子得到35%的遺產,大兒子得到15%的遺產。原本和睦的家庭也變得支離破碎,令人唏噓。
從法律角度而言,多子女家庭中,若被繼承人立有合法有效的遺囑,遺產將按遺囑內容分配;若無遺囑,則按法定繼承辦理。在法定繼承中,配偶、子女、父母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均等,但對生活困難且缺乏勞動能力、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予以照顧或多分;有扶養能力和條件卻不盡扶養義務的繼承人,應不分或少分。
針對以上案例,中華遺囑庫創辦人陳凱先生認為:對于多子女家庭而言,提前做好遺囑規劃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遺囑可以明確財產的分配方式,避免糾紛。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法定繼承可能無法充分體現被繼承人的意愿。其次,遺囑規劃可以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如上述案例中的張女士,如果她提前訂立了遺囑,或許兒子們的態度會有所不同。同時,遺囑規劃也是一種對家庭關系的保護。通過合理的財產分配,可以讓子女們感受到公平和尊重,從而維護家庭的和諧穩定。
中華遺囑庫是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發起主辦的全國性公益項目。秉承“解后顧之憂,傳和諧家風”的宗旨,以“推動遺囑進入每個中國家庭”為使命。建立了一整套符合法律規定的服務流程,通過專業登記軟件,借助人臉識別、身份驗證、精神評估、密室登記、指紋掃描、現場影像、專業見證、文件存檔和保密保管及司法備案等功能,使遺囑人訂立遺囑的真實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截至2024年底,中華遺囑庫已向社會提供遺囑咨詢572141人次,登記保管357512份遺囑,得到了各級部門和機構的廣泛認可。2018年,中華遺囑庫系統接入“司法電子證據云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備案,可供法官在庭審中直接查看和核驗。
中華遺囑庫西城分庫王賀主任談到,為助力更多家庭妥善解決遺產繼承難題,中華遺囑庫早在2024年就推出了 “繼承無憂“服務,組建了由專業律師、繼承專家構成的團隊,精心打造一站式速辦服務。與公證處緊密協作,建立聯動機制,提前存證關鍵材料,為后續繼承流程掃清障礙,極大提高繼承效率,市民最快當天就能辦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