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不少結構性理財產品取得了不錯的收益率。比如,渣打銀行數款掛鉤美國石油指數基金的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獲得20%的年化收益率;恒生銀行也有不少結構性理財產品獲得了10%的年收益率。
歷史經驗表明,銀行理財產品中,抗通脹最“給力”的當屬結構性理財產品。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表示,具有抗通脹概念的銀行理財產品,多為掛鉤于黃金、農產品、金屬等大宗商品的結構性產品。
對于今年投資結構性產品應該選擇何種標的,銀行業內資深理財專家趙志敏也認為:“掛鉤商品類的結構性產品前景比較好。在通脹背景下,包括原油、金屬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依舊被看好。另外,今年全球經濟復蘇的前景也比較明確,這使得掛鉤于商品類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機會更大!
而對于掛鉤匯率的結構性理財產品,趙志敏則認為風險較大。因為目前匯率的波動較大,趨勢又較難把握,所以投資者在投資這樣的產品時,要注意控制風險。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間接掛鉤物價的結構性理財產品,比如掛鉤消費類股票、掛鉤醫藥類股票、掛鉤石油價格等的結構性產品,會由于相關價格的上漲,在通貨膨脹背景下有不俗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在購買結構性產品時,應認清產品的掛鉤標的,并弄懂產品的收益結構情況,再結合市場環境,預判掛鉤標的的未來走勢,最終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考量是否應該購買此類產品。
(南方財富網銀行頻道)